趋势:购物商场能否捱过行管令寒冬期?
自5月4日生效的有条件行动管制令(CMCO),虽允许大多数商场的商家按照严格的预防措施恢复运营。但有高度传染性的新冠病毒带来的危机不可能在短期内解除,即便行动管制令结束,大马的购物中心的未来将会如何? 在4月24日举行的主题为“在新常态下,购物商场会门可罗雀吗?”的EdgeProp Malaysia脸书直播炉边谈话会中,三名资深的商场经营者探讨了商场的前景,以及应当如何应对‘新常态’。 他们是大马购物中心协会(PPK)主席兼1 Utama Shopping Centre董事丹斯里Teo Chiang Kok、KIP Group of Companies总执行长Valerie Ong和Sunway Malls and Theme Parks总执行长HC Chan。这次的线上谈话会是由EdgeProp Malaysia总编辑兼董事经理Au Foong Yee主持。 Ong表示,在这个危机的时刻,商场和租户应该携手合作,共渡难关。不过,她也指出,这也给了她的商场管理团队重新检视运营成本和效率的机会。 1 Utama的Teo则表示,不只是在面临危机时,在平时商场也必须不断改变策略顺应购物潮流。眼下,许多商场可能会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出现较多的未出租单位,因此Teo表示这可能是拉拢本地品牌的一个机会,这同时也能帮助商场实现更大的差异化。 Sunway Malls的Chan认为,商场运营者必须与时并进。“我们都必须适应‘新常态’。未来将属于那些勇敢的,并有创新精神的人。” 未来数月将对商场很有挑战性,他相信恢复的迹象要等到今年年杪或明年年初才会出现,但也取决于抗疫情况和全球金融市场的状况。“虽然疫情打击了经济,导致人们的收入减少,但我相信购买力终将逐步恢复。” 网络购物和实体店的结合速度将因冠病爆发而加速。Chan认为,“通过线上交易,零售商们可以更有效率地运营。但无论如何,商场提供的独特的体验,是不能被网络购物所取代的。” Teo确信,人们会回到购物商场里来。他说,中国为例,相信被压抑的消费将使大马也在行动管制后出现‘报复性消费’。 另一方面,Ong指出,与高档的购物中心相比,主要提供基本商品和服务的邻里购物中心受到冠病的影响较小,并且在之后恢复得更快。此外,她也相信邻里的家庭式小店将在未来的六个月里表现较好。 随着生活方式改变和电子商务崛起,她表示,购物商场需要重新思考空间的使用方式。“现在,购物商场不仅仅是‘买东西’的地方,更成为了人们社交的空间。商场需要在扩大可出租空间和提供社交空间之间权衡。” 建新商场需三思 事实上,在冠病爆发之前,一些商场就已经缺乏人潮。国家产业资料中心(NAPIC)的数据显示,2019年,我国有1,036座商场,净可出租空间达1.